伊莉討論區

標題: 4. 莫扎特的《G小調五重奏》 [打印本頁]

作者: Goethe    時間: 2012-10-9 01:01 AM     標題: 4. 莫扎特的《G小調五重奏》

4. 莫扎特的《G小調五重奏》
  談莫扎特的室樂應該以他的弦樂四重奏為中心,但是既然已介紹了他的單簧管五重奏,就不妨先介紹他的幾首堪稱室樂中最突出的作品,即他的弦樂五重奏。
  莫扎特一共寫了六首弦樂五重奏。在他那個時代,一般是在四重奏上加一個第二大提琴,但莫扎特卻加了一個第二中音提琴,使中音部分的音色更渾厚。當然,莫扎特自己是中音提琴好手,所以他對這個樂器不但情有獨鍾,而且特別了解。但是我們也必須知道,到了他的晚年,莫扎特的四重奏已不像前人那樣不過是小提琴獨奏和伴奏,而是四個樂器的有機結合。他的五重奏也是如此,增加了中音提琴不但令音色更淳厚,在音樂上這第二中音提琴也是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六首弦樂五重奏中,第一首(K.174) 是他十七歲時所寫,相當悅耳,但談不上突出。第二首(K.406)改編自他的管樂器小夜曲 (K.398),當然以聽原曲為佳。這裏不妨一提的是,室樂在十八世紀多以小夜曲(Serenade)和嬉遊曲(Divertimento)的方式出現,它們大致有五六個樂章甚至更多,是在宴會上作為「背景音樂」來演奏的。海頓的弦樂四重奏把室樂戶外搬到了室內,後來甚至在音樂廳中演出。莫扎特也寫了許多「社交音樂」,他卻把海頓樹立的規模發揚光大,而他的許多弦樂四重奏及晚年的弦樂五重奏,不論是形式和內容,都可以和交響曲相媲美。尤其是C大調(K.515) 和G小調(K.516)的二首,差不多在同時完成,也是最為人所熟知的。
  許多人認為《C大調弦樂五重奏》足可與莫扎特另一首《C大調的交響曲「朱比特」》(K.551)相映輝。的確,這首於1787年4月19日完成的作品於他的不朽歌劇《唐.爵凡尼》(Don Givanni)屬於同一個時代,被譽為是開了同類作品的先河之作。它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是快板,大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在三個中音聲部襯托下所奏出的主旋律特別動人。第二樂章一般演奏的版本是小步舞曲,但是在華盛頓國會圖畫館中保存的莫扎特手稿中,卻把小步舞列為第三樂章,而第二樂章則是行板,因此現在的錄音兩種版本都有。
  在這個行板樂章中,美妙的旋律真可令人陶醉,第一中音提琴如同歌唱的旋律十分迷人,最後它和第一小提琴的對話更令人如沐春風。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清新可喜,放在行板之後似乎更合適。第四樂章的快板以迴旋曲形式出現,這確是可和《「朱比特」交響曲》媲美的輝煌之作,五個聲部結合得天衣無縫,令人讚嘆。
  如果你認為莫扎特的《G小調交響曲》(K.550)比《朱比特》更動人,那麼你一定會同意,他的《G小調五重奏》也是比上一首更為偉大的作品。它大約是莫扎特作品中感情最濃郁的,因為它的音樂發自靈魂深處。在這裏,莫扎特似乎在回述他坎坷的一生,包括生活的煎熬、在絕望的深淵中的悲鳴和現實人生中經歷的恐懼和苦難,但是,在最後,他又充滿了歡樂。這不是貝多芬式的戰勝逆境,而是莫扎特式的哲理,有些像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另外兩首弦樂五重奏是D大調(K.593)和降E大調(K.614),它們是莫扎特短暫生命的最後一年的作品,然而卻似乎回復到了他年青時的歡樂氣氛。我本人覺得C大調和G大調這二首音樂好不可不聽的曲目,其餘四首相心下是次要的了。
  Philips的莫扎特全集中有一集就是這六首弦樂五重奏,是三張CD,由Arthur Grumiaux等演奏,可能是許多人的首選,我有一張日本版的LP,是Denon出口,可能已有CD,是Smetana Quartet加Josef Suk的第一中音提琴,那演奏真是無懈可擊。我還有一個最精采的G小調版本,是由Jascha Heifetz, Israel Baker(小提琴),William Primrose, Virginia Majewski(中音提琴)和Gregory Piatigorsky(大提琴)合作的,是1961年他們在荷里活舉行歷史性的Pilgrimage Theatre Concerts時的錄音,當時已是立體聲,現由MBG/RCA發行CD,聲音出奇地好。當年他們的錄音,共出了三張LP,還包括其他五首室樂名曲,可能已全部出了CD,大家趕緊去覓寶!

作者: teresario    時間: 2012-10-9 08:00 AM

謝謝分享海飛茲的版本,會去找來聽聽,感謝。
作者: gcobc41752    時間: 2012-10-9 10:14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11.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